
中国的GDP主义及其道德体系的解体
作者: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很多人已经明白GDP主义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的社会效果,例如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分化、劳工权利得不到保障、环保恶化等等。但最大的社会成本莫过于社会道德体系 (social morality) 的全面解体了。 当代中国的两种显著的并存现象是:一方面是过去三十年间取得了高速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另一方面是社会道德的解体。这两种现象都可以指向同一个根源,那就是盛行不止的GDP主义。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GDP来衡量,GDP主义也是中国发展和增长的最主要政策根源。很长时间以来,GDP主义是中国政府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整套政策。政府确立一个量化了的发展目标,再把这个目标“科学地”分解,落实到各级官员。很自然,GDP的增长成了官员升迁的最主要的指标。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似乎很难指责各级官员,因为GDP指标是这些官员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运作的内在部分。当然,对各级官员来说,GDP不仅有政治利益,而且也有经济利益。经济发展了,各级官员也就可以获得具有实质性的经济利益。盛行多年之后,GDP主义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意识形态。在过去很多年里,中央政府力图扭转GDP主义的局面,提倡科学发展观,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 GDP主义的社会成本 GDP主义产生的GDP可以估算,但没有任何办法来估算GDP主义的社会成本。很多人已经明白GDP主义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的社会效果,例如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分化、劳工权利得不到保障、环保恶化等等。但最大的社会成本莫过于社会道德体系的全面解体了。社会是一个共同体。社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共同体,是因为存在着所有成员都能理解、接受的道德体系。每一个人不仅自己这样行为,而且也预期其他共同体成员也有同样的行为。但今天的中国社会显然并不如此。本栏已经多次论及中国社会群体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解体,其核心的问题就是道德体系的解体。 那么GDP主义如何导致社会道德体系的解体呢?GDP主义的核心就是促成所有事物的货币化,或者如马克思所说的“商品化”。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是不讲商品化。所有的东西都是政治化的,就是通过政治权力来加以分配。因为排斥市场机制,经济得不到有效发展,导致贫穷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后,重新确立市场经济(八十年代叫商品经济)。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就很难想象中国经济的成功。 问题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导致了从“以人为本”到“以钱为本”的转...
|
|
|
|
- 东古斯坦 on Singaporeans going to the polls on 3rd May 2025
- 多党是乱像的开始! on Singapore Needs a Dynamic Multi-Party System
- PAP mandate strong on Chaos in China as extreme storm destroys homes and cars
- PAP mandate strong on Chaos in China as extreme storm destroys homes and cars
- 88 million dollars on Singapore Needs a Dynamic Multi-Party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