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cmp.php");
Archive for the ‘Chinese’ Category
八月的思考

八月的思考

罗禅珠 我特别喜欢8月。不仅因为岛国8月的九重葛分外妖娆,更是因为8月的新加坡洋溢着喜气,8月的组屋区流淌着温馨,尤其是家家户户都悬挂了国旗 (national flag),使绿色的岛国,色彩一下子绚丽起来、丰富起来、壮观起来!   早年,许多国民争先恐后漏夜排队索取国庆入场卷,为的是到现场去亲身感受一下举国欢腾的气氛。近年来,我国的国庆典礼越办越隆重,越办越精彩,因为是在滨海城的浮动舞台,在潋滟波光之下,灯火辉煌、别具风情。朋友从海外归来,很想亲临现场观赏国庆庆典,于是,我设法打听亲朋戚友中可有多余的入场券或有谁预定了附近的酒店可以居高临下,将这一年一度的历史性时刻尽收眼底、一览无遗。周边好友有一个预订了酒店,她本是印尼籍,在我国安家落户好多年,几乎每年都有雅兴预先订房观赏国庆,几位土生土长的朋友对此表示不屑,还说,国庆表演有啥好看,我连电视都是懒得看的!   天渊之别的心态,令我感慨万端……为什么土生土长的本地国民如此不屑?为什么“新移民”如此热诚?是不是一切已习以为常?当然,你可以理解为“新移民”因为“新”所以有热忱,因为有钱有闲所以有雅兴;你也可以解释为本土国民不看国庆庆典不等于没有国家意识,但是,让我深思的是,如何衡量一个人的国家意识?犹忆早年家母在世时,对于国家是忠心耿耿的,绝不会因为政策可能偏颇,比如某个地区先翻新、哪里始终没通地铁而有所抱怨。我想,或许是先辈们经历了建国时期的艰辛与苦难,对于来之不易的繁荣与稳定才非常珍惜,拳拳的爱国心才会油然而生的缘故吧!反观太平盛世出生的我们,国家的意识似乎并不那么强烈,反倒生出计较之心。   前些年我曾旅居海外,非常留恋异国的风花雪月四季更迭,沉醉于辽阔的蓝天与青青的碧草,我以为我可以四海为家……然而,在最终做去留的抉择时,我仍然选择了回归故土。我知道,那湛蓝的天空虽然有我自由呼吸的空间,但青青的碧草却没有我辛勤的汗水,更没有我赖以扎根的坚实的土地。   虽然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有国家意识,既然生于斯、长于斯,就要爱于斯、忠于斯,对国家要效忠,要奉献……然而,前些年屡屡发生的精英毁约不归,甚至还毫不羞惭地美其名曰要为全人类服务,“小红点”不足以让他“鲲鹏展翅”,莫非我们千挑万选出的精英心中的首要位置只是个人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为国效劳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那么,当国家有难时,我们所灌输的爱国意识能否经得起考验?我们的国民能否万众一心,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正气歌》?在繁荣盛世我们尚且对国家抱怨这个不周那个不全,要是国难当头又会如何呢?   国民意识的灌输不是刻板地在教材中安插多少百分比的课文,不是举办多少寻宝游戏活动,或者带年轻人走马看花逛逛牛车水、小印度、马来文化村,也不是在CME课上完成一个电脑游戏。它应该是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的感化,是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熏陶,是建国44年来各行各业丰硕成果的总结与呈现,让年轻人在感染中受到感动,在学习中收获自豪,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与国家同甘苦、共患难、共浮沉。   又是8月,一个多彩的8月、亮丽的8月、骄傲自豪的8月,更是一个让人思考的8月,过去的辉煌已经走入历史,明天我们将迎来一个怎样的新加坡! Source:... 

给外国学生奖学金,新加坡是得是失?

给外国学生奖学金,新加坡是得是失?

● 吴静娴 新学期又开始了,沉寂了一个假期的校园又繁忙起来。笔者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发现新加坡的高等院校中有很多拿政府奖学金 (government scholarship) 前来就读的外国学生。他们有的是教育部直接在中国,印度等国家选拔而来,有些是自己申请前来,还有一些是在新加坡念中学和初级学院的,与本地学生一起参加“A”水准考试而进入本地大学。 毫无疑问,这些外国留学生作为奖学金得主,必然有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他们慕新加坡学校的美名而来,增强了新加坡学校的整体实力;但毫无疑问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占用了本地学生的部分资源。 那么,为外国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对新加坡来说,究竟是得还是失呢?我认为,是小失大得。 虽然,招了外国学生,必然给本地学生的位置就少了。难免会有些本地人感到不满。但是外国学生拿了这里的奖学金,对赞助方也有好处。 首先,大部分奖学金得主遵守协议,在新加坡公司工作若干年。充分说明新加坡的确是一个适宜个人事业发展的国际大都市。另外一些想回中国的学生也都是尽量争取由新加坡公司派往中国。如果他们受聘用,这也有利于新加坡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履行合约,赔了18%违约金。这对赞助商来说,也并没有很大的损失。 另外,应该注意到的是,这些奖学金得主通常都是攻读理科,工程学,或者计算机(电脑)学的学位。这些学位对数理的要求相当高,而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学生恰恰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同时本地学生则青睐商科、文科等方面的深造。等到就业的时候,外国学生相应会从事技术型职业,而管理的岗位仍然多数为本地人。因此,为这些学院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吸引他们来就读,一方面是人尽其才,另一方面也壮大了新加坡学校在这方面的实力。留学生和本地学生相辅相成,壮大了学科,也加强了国家人才荟萃的组合。 而且,留学生是新加坡教育事业的对外宣传队。就拿我自己来说,每次假期回国,周围邻居,父母的同事都会找机会问我这边的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收入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都设法让孩子出国留学。与欧美高昂的费用和显著文化差异相比,新加坡和香港是近年来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上选。很多中国网站都有留学新加坡的窗口广告。总体来看,除了一小部分中国学生是拿奖学金学习,大部分学生是私费来念书的。这就极大的增加了新加坡政府的财政收入。 奖学金,海外分校,交流学习等项目会大大促进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年轻人之间的友谊,不少年轻有为的青年或许将来就成为亚洲各国发展的关键人物,在国际上携手合作。 许多人知道的一个例子是沈冰。她是中国大陆的知名主持人,当年也是获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来南大读书,后来在《联合早报》当过记者。虽然她后来没留在新加坡而是回国发展,表面上是“占了新加坡的便宜”,但是我第一次对新加坡的教育有所了解,正是因为看了她的节目。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她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谁又能说得清呢?我的一个同学说他们那个城市的市长也是国立大学毕业的,这种政治上的影响力也难以估量。这还仅仅是数万中国留学生中的两例,更何况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也有许多曾经拿过新加坡奖学金的学生正在发挥他们的影响力 Source:... 

诚实和公平

诚实和公平

备注:陈钦亮先生正在举办一个请愿(Petition),要求李首相协助本地投资者获取类似香港投资者的赔偿。 请告知因信用债券受影响的人去签署网上请愿书。他的博客是如下地址: www.tankinlian.blogspot.com Original Blog Written by Tan Kin Lian HERE 我们的社会以诚实和公平的原则去运作是很重要的。微型债券危机引起了许多令我和很多新加坡人民都深切关注的问题。... 



Official Quick Links
Members LoginContact UsSupport Us
Sponsored Advertisement
Search On TR Emeritus
Sponsore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nnouncement

UA-67043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