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cmp.php");
Archive for the ‘Chinese’ Category
从行路难引起的杂感

从行路难引起的杂感

行路难! 你颈项仰得挺高的,两眼注视着远方,看起来有点趾高气扬,兴高采烈的往前走。谁知道一块不平的路面,一块小石头,甚至一块香蕉皮,「卟」的一声就让你就跌得狗吃屎,昏头转向,眼冒金星。 行路难! 你头垂得几乎就像挂在胸前,两眼注视着脚尖,看起来有点儿颓丧,蹑手蹑脚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垂头丧气。谁知道「嘭」的一声就撞上电线杆子…哦,新加坡很少电线杆了吗?那就撞上玻璃门好了,戏里头都是这么做的。 嗨,其实有时候有些路一点儿也不难。譬如说就「政治路」吧,要做人民的议员,这可和人民无关。你也不必用什么神,你也不费什么心,只要有人叫你喝茶,对上两句话。或许,就有人家帮你铲平了路面,还铺上了红地毡,从此直上青云... 

李光耀不值得高捧

李光耀不值得高捧

新加坡前总理、建国之父李光耀以 91 岁高龄去世,各国表达哀悼,在新加坡和其他国家,一些官员和媒体盛赞李光耀,称之为“伟人”、“巨人”、“英雄”等。 人死为大。这类赞誉,可以理解,但也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局限性:某个人物,只要取得了某种成就,就无视其理念和道德缺失,而受到盲目推崇。 李光耀的权力之路,是这样展开的:先是依托自由派,李光耀得以发迹;转而又延揽共产党和左派阵营,李光耀一一瓦解了自由派对手;大权在握之后,李... 

行动党政府的双文化、双语文政策  无法落实在最高领导人身上

行动党政府的双文化、双语文政策 无法落实在最高领导人身上

已经过世多年的狗屁文人彭世灼(笔名:依然)当年对李显龙能够用“高处不胜寒”来回应中国的吴仪副总理,吹到是天上有地下无,他写道(2004 年 6 月): 李副总理能以“高处不胜寒”回应中国吴仪副总理的“步步高”,全因为他是华校出身,华文“根植在大脑深处”。华文基础完全不影响他日后以英文进修他的学术专业,逐渐扩大作为工具的英文掌握,最后双语兼通。请注意,这是在华文基础上的兼通双语。 两位副总理高层次的华语交谈,引人注目。所谓“调侃”,带有嘲弄讥笑之意,吴仪的“步步高”绝不会是报道所说的“调侃语调”,在外交场合,怎会有这样失礼的语气与用辞呢?相反的,那是对李副总理的政治生涯如实贴切的形容——衷心祝贺的同时,还语带赞美期许的情致,步步高,终于登上高峰。 “步步”二字,说明那是经过艰苦奋斗,一步一脚印攀登上来的,而不是庄子笔下的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副总理引用苏东坡名句回应说:“高处不胜寒”,真切反映李副总理今天的心境。他可以通过翻译以英文表达,“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啊!”意思相似,但韵味全失。 他灵巧,实在,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谦卑的精神。登上高峰当然可喜,但承担重任,重任艰巨,不胜其寒啊!没有一点骄纵之情,读来使人对李副总理多一份敬意,距离也拉近了。 可是,李光耀逝世一个月的家属“泣谢启事”,实在是令人看不下去。连这么简单的公开答唁应用文都写不来,怎么可能会吟诗作对? 李显龙的泣谢如下: 衷心感谢您,在这段时日与我们一起,哀悼爸爸及爷爷的离世。(1) 您对父亲的爱戴和尊敬。反映了他光耀扎实的一生,您互助的精神和关切的慰问,令我们深深感动。(2) 多年来全心全意为父亲服务,细心照顾他的全体医疗及保安团队,办公室及居家工作人员,你们的辛劳和关爱,我们感激不尽。(3) 再次衷心感谢大家。(4) 李显龙暨全体家属同启(5) 第一段他连谁是喪主都搞不清,怎么同时会出现“爸爸”和“爷爷”字样,搞不好同时死了俩人?此外,这类启事应该使用一点文言,看来会比较... 



Official Quick Links
Members LoginContact UsSupport Us
Sponsored Advertisement
Search On TR Emeritus
Sponsore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nnouncement

UA-67043412-1